高定私宅設計
就選居眾裝飾
1、甲醛的簡介
中文名:甲醛,又稱蟻醛英文名;FormaldehydeCAS#:50-00-0; EC#:200-001-8化學性質(zhì)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窒息性氣味,易溶于水、醇和醚,對人的眼、鼻有刺激作用。常溫下是氣態(tài),卻通常以水溶液的形態(tài)下,并且水溶液狀態(tài)下的甲醛易揮發(fā)并隨著溫度上升發(fā)揮速度加快。來源可由甲醇在銀、銅等金屬催化下脫氫或氧化制得,也可從烴類的氧化產(chǎn)物中分出。
2、甲醛能可以聞得出來嗎?
甲醛是可以通過鼻子問出來的,就如前文說道,甲醛是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窒息性氣味,而人對甲醛的嗅覺閾通常是0.06-0.07mg/m3。但是,入住新房時聞到的難聞味道,并不完全指的是甲醛,除甲醛外還有苯、TVOC等。而且,兒童和老年人對甲醛的接觸更為敏感;患有呼吸道疾病、哮喘患者或其他慢性病的人對接觸甲醛更敏感。
3、不同狀態(tài)的應用狀況
水溶液狀態(tài)濃度最高可達55%,通常是30-40%,稱為甲醛水,俗稱:福爾馬林(一般是37%的甲醛水溶液),用作各類標本的防腐保存(反應效果:甲醛與蛋白質(zhì)中的氨基結(jié)合生成N-甲烯衍生物,使蛋白質(zhì)失去氨基,分子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蛋白質(zhì)失去活性而凝固)。應用不同的濃度要求,亦可用作涂料、白乳膠、木材的防腐劑、甚至是食品的保鮮。聚合反應,生成酚醛樹脂(電木)苯酚和甲醛在酸性催化劑作用下,苯酚過量時聚合反應生成熱塑性酚醛樹脂;在堿性催化劑作用下,甲醛過量時聚合反應生成熱固性酚醛樹脂。聚合反應,生成聚甲醛樹脂(POM)聚甲醛又分均聚甲醛(美國杜邦生產(chǎn))和共聚甲醛(日本保理生產(chǎn)),相對這兩種聚甲醛均聚甲醛相比共聚甲醛硬度要高、耐磨性及韌性更好??s聚反應,生成脲醛樹脂(UF)尿素與甲醛在催化劑(堿性或酸性催化劑)作用下,縮聚成初期脲醛樹脂,然后再在固化劑或助劑作用下,形成不溶、不熔的末期熱固性樹脂,這也是目前人造板(包括膠合板、大芯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等)的主要膠粘劑,甲醛會以游離狀態(tài)出現(xiàn)。縮合反應,生成聚乙烯醇縮醛纖維(維綸,PVA)以性能穩(wěn)定的乙烯醇醋酸酯(即醋酸乙烯)為單體聚合,然后將生成的聚醋酸乙烯醇解得到聚乙烯醇,紡絲后再用甲醛處理才能得到。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是合成纖維的一種又稱維尼龍,因其性能接近棉花有“合成棉花”制成,也稱維綸。紡織品應用在服裝面料的生產(chǎn)前期會涉及到含甲醛的免燙樹脂整理劑、棉制品或其他紡織制品為增加水洗、耐氯、耐汗?jié)n、耐摩擦或耐色牢度性能時做固色處理的處理劑、印花工藝時用到的粘合劑、或會在印花燃料加入甲醛用作防腐劑、纖維素纖維滌綸劑滌棉混紡織物用到的永久性阻燃劑等這些會在人們穿著和使用的過程中逐漸釋放出游離甲醛。
4、甲醛入侵渠道及危害
口鼻吸入喉嚨會疼痛、上呼吸道會受到刺激(輕微的咳嗽、咳痰,明顯的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甚至流眼淚、頭昏、乏力等癥狀)、下呼吸道刺激(明顯的咳嗽、咳痰、胸悶、胸痛,甚至伴隨喘息、氣促)、甚至是引起肺炎、慢性支氣管炎乃至死亡。眼睛刺激會引起眼睛灼熱、瘙癢、流淚和發(fā)紅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視力障礙。皮膚接觸會引起皮膚過敏(表現(xiàn)癥狀:皮膚的紅色斑片,和皮膚相平齊,壓之褪色,松開之后很快恢復正常紅色或皮膚出現(xiàn)紅腫、脫皮等),也會引起過敏性接觸皮炎(表現(xiàn)癥狀:皮疹、皮癢、水皰、紅斑、結(jié)痂、滲液、紅腫、發(fā)熱)??诓繑z入會引起上消化道立即會出現(xiàn)腐蝕性損害在大量吸收后,經(jīng)過代謝可氧化還原成對人體毒性極強的甲酸,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的發(fā)生,從而出現(xiàn)循環(huán)虛脫和腎小球功能的衰竭。而代謝性酸中毒發(fā)展就會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癥狀,比如昏迷、暈厥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一般,輕度中毒就會有視物模糊、頭暈、頭痛、乏力的全身癥狀;中度中毒就會有持續(xù)咳嗽、聲音嘶啞、胸痛、呼吸困難;重度中毒比如喉頭水腫、窒息、肺水腫、昏迷、休克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除此之外,甲醛具備會引起致癌或突變的危害。當然,上述這些危害并不是少量都有相應危害,具體我們看一下CLP法規(guī)的數(shù)據(jù)要求。
5、甲醛在CLP法規(guī)中的標簽及分類要求
甲醛被分類H350(可能致癌)、H340(可能會導致遺傳性缺陷)、H301(吞咽有毒)、H311(和皮膚接觸有毒)、H331(吸入有毒)、H314(造成嚴重的皮膚灼傷和眼灼傷)、H317(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性反應)。且表格內(nèi)不難看出,在表格中特殊含量欄也列明了幾項不同危險的特殊含量說明,這意思就是當甲醛達到一定濃度才會相應的危險(如特殊含量列說明的“Skin Corr. 1B: H314: C≥25%”指的意思就是當甲醛濃度達到25%以上才會有造成皮膚灼傷和眼灼傷危險),反之,沒有額外說明濃度要求的則不會因為濃度的原因才會有相應的危險(如H301,吞咽有毒,則沒有額外說明,意思就是不管甲醛的濃度如何,吞咽都有毒。)
6、都有那些國家對甲醛有要求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將甲醛用于紡織整理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發(fā)現(xiàn)甲醛對人體健康危害性的國家,并于1973.10.12通過《家用產(chǎn)品有害物質(zhì)控制法》并規(guī)定24個月以下嬰幼兒使用的紡織產(chǎn)品(尿布、圍兜、睡衣、床上用品等)甲醛吸光度不得超過0.05或16ppm;紡織產(chǎn)品(除24個月嬰幼兒使用紡織產(chǎn)品外)甲醛不得超過75mg/kg。其后,日本后生省依據(jù)上述法令于1974年頒布第34號令,規(guī)定相關(guān)紡織品中的甲醛限量。24個月內(nèi)使用的紡織品,甲醛吸光度小于0.05;24個月至成年人的內(nèi)衣褲、手套、襪子、假發(fā)、假睫毛、假胡須等,甲醛含量75ug/g以下;成年襯衣等,甲醛含量300ug/g以下;成人外衣,甲醛含量1000ug/g以下;該法令于1975.10.01開始生效。而其他國家,也相應提出紡織品甲醛的相關(guān)要求,并以國際紡織品協(xié)會《OEKO-TEX》里的甲醛要求適用范圍廣,在OEKO提及相關(guān)紡織品類甲醛游離和釋放含量要求如下:嬰兒使用紡織品(36個月以下),甲醛不得檢出(即吸光度小于0.05,或低于16mg/kg);直接接觸皮膚類紡織品,75mg/kg;不直接接觸皮膚類紡織品,150mg/kg;家飾材料類紡織品,300mg/kg。OEKO提及相關(guān)皮革類甲醛游離和釋放含量如下:嬰兒使用紡織品(36個月以下),10mg/kh;直接接觸皮膚類紡織品,75mg/kg;不直接接觸皮膚類紡織品,150mg/kg;家飾材料類紡織品,300mg/kg;然而,這篇文章并不主在講述紡織品的甲醛要求,而是玩具上的甲醛要求。在我的整理收集當中有下面這些(歡迎補充)。
歐盟EN71-9這個標準想必不用再多說什么,這也是目前歐盟正在執(zhí)行的一項要求,針對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上可接觸的紡織品/紙制品/膠合木制品甲醛的游離和釋放量提出限制。(要求參考下表EN71-9)歐盟除開上述的EN71-9之外,于2018.12.18擬定草案“G/TBT/N/EU/635”向WTO提議限制甲醛在36個月兒童使用的玩具或設計放入口中的玩具要求。該提案于2019.11.19正式被歐盟公報公布,并指出該提案指令號為EU 2019/1929,并將此要求歸納如2009-48-EC指令附件Ⅱ附錄C中,且定于2021.05.21正式開始執(zhí)行。(要求參考下表2009-48-EC附件Ⅱ附錄C)日本的ST 2016 Part 3 化學特性中的第1.6點(用于玩具中的紡織品)中針對紡織品對24個月以上及24個月以上兒童玩具分別提出要求,其限值分別為吸光數(shù)值0.05或16ug/g及75ug/g。美國方面除開前期提及的“兒童無毒法案”中的優(yōu)先化學品中有對甲醛限制之外,便是我們所熟知的CHCC?!皟和療o毒法案”整理可參閱(美國兒童無毒法案,非純粹技術(shù)貼專業(yè)咖慎點!!!)及各州的CHCC講述可參考(TQTM of CHCC Section-201802期A版)已有講述在此便不再一一細述。
7、歐盟RAPEX甲醛通告分布及分析
經(jīng)查詢得知,從2005年至今歐盟PAPEX關(guān)于甲醛不符合標準通告共43批次,其中玩具類25批次,紡織品類16批次,兒童護理產(chǎn)品類2批次。在玩具類的25批次中,除1批次屬于指畫顏料玩具,2批次屬于紡織毛絨玩具之外,22批次均屬于木制拼圖玩具,且在這25批次中有12批次由中國進口。
8、怎樣有效減低甲醛紡織品
除選用無甲醛整理劑、處理劑、助劑或改善紡織品整理工藝外,紡織品成品可用40度溫水浸泡(約1H)可使甲醛溶于水中,這樣可達到一定的降低效果。放置在通風處,這樣會加快甲醛的揮發(fā),這樣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居家場所話說,網(wǎng)上大勢宣傳的栽某某植物可有效減低/吸收甲醛,這個應該補充一下,是大量種植某某植物才有降低/吸收甲醛的作用,倘若您靠著您桌面的那么一兩顆就想達到效果的話,我其實更想說“有一棵綠植點綴一下您凌亂的桌面也挺好”木/竹炭吸附甲醛,這個做法還尤為可取,至少這個在狹小的空間內(nèi)還是不錯的。最后一個,還是建議經(jīng)常通風吧,這個經(jīng)濟又實惠,而且有時連風扇/空調(diào)都省了。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quán)屬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quán),請在后臺留言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返回頂部